最近,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涉及新三板企业主要有8家,相关人士认为:这是一次“彻底的洗牌”。
《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宣布在最迟今年年底前,禁止进口来自生活源的废塑料、未经分拣的废纸以及废纺织原料、钒渣等环境危害大、群众反映强烈的固体废物。
麦财经综合多方数据,发现在公开转让说明书或年报中披露使用进口原料的企业共计有8家:
行业趋势已经有所显示,在2016年,我国从国外进口的主要再生资源较2015年已经有所减少。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公布的《中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报告2017》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纸四大类别的再生资源共进口3990.4万吨,同比下降2.8%。其中降幅最大的废有色金属同比下降8.5%。
证券时报援引相关人士认为:这是一次“彻底的洗牌”,部分企业如果没有其他原料代替,就很有可能熬不下去。
各方观点认为,各家公司针对《实施方案》提出的解决方案,也是大同小异。包括新之环保在内的七家公司,都以积极构建国内废旧原材料回收体系,加强国内的原材料供应链作为应对策略的核心。在此基础上,巨东股份和利达股份采取了在海外原料产地设立子公司或者生产基地的方式,在当地完成固体废物的分拣、提炼和再生,最终将半成品或产成品进口回国,这样将不再受《实施方案》的限制。
万兴隆所在的废旧金属循环利用行业,进口的金属废料类别中有“自动许可进口类”和“限制进口类”的区别,公司在未来的进口中将逐步扩大前者的比例,不断压缩后者的规模。福泰资源则把回避政策风险的着眼点放在产业链下游的延伸上。从单一的再生塑料颗粒产品,向塑料改性和塑料制品等更广的产品线发展。
通过提升产品的品种和附加值,最终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来对冲潜在的原材料数量下降的风险。如何既满足政策变动的监管要求,又不影响公司业务的持续和发展,是所有业内公司在这个火热夏天的共同诉求。
本文相关信息源自公开媒体,不代表麦财经观点,如有侵权,请通知处理。